SINUMERIK808D
配置Reinshaw测头进行工件找正
概述
手动对刀、工件找正和脱机检测是耗费时间的过程,并且容易产生操作误差,在如今讲究时间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数控行业是一项巨大的浪费。使用测头可以省去机外对刀仪、昂贵的夹具和避免用千分表人工找正工件,测量宏程序可以自动补偿刀具长度及直径,以及工件的位置及尺寸误差。Renishaw作为领先的测头生产商,具有易于安装的测头和易于编程的宏程序控制对刀、工件找正和测量过程,针对西门子802D、828D、840D数控系统都具有成熟的调试方法和测量宏程序,本次在808D上应用工件测头尚属首次,参考Renishaw测头在802D上的测量循环修改而成。


Reinshaw测头选型
本次808D配置的是LP2测头,LP2是高性能的小型三维测头,可安装到LT家族的光学式传输系统上,使用标准的M4螺纹连接测针,可以使用多种测针,满足多种测量需求。

SINUMERIK808D系统侧的准备
测量头的链接
测头通过PPU背面X21的引脚4(DI1)和引脚5(DI2)连接,实际使用哪个引脚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的宏指令来确定。测量头应使用外部24V供电,其参考电位在X21的引脚10上。

可以通过以下参数设置测量信号输出是高电平或者低电平有效:
MD13200[0] $MN_MEAS_PROBE_LOW_ACTIVE
=0(第一测量信号为高电平24V有效)/=1(低电平有效)
MD13200[1] $MN_MEAS_PROBE_LOW_ACTIVE
=0(第二测量信号为高电平24V有效)/=1(低电平有效)
通过<系统>操作区域的PLC状态监控窗口可以监控测量信号的状态,DB2700.DBX1.0对应于测头1,DB2700.DBX1.1对应于测头2,分别手动触发测头1和测头2,对应的PLC地址发生信号翻转,说明测头的连接正常。

测量指令MEAS和MEAW
由零件程序激活测量过程,程序中编程了触发器和测量方式,有两种测量方法:
MEAS:测量,带剩余行程删除
示例:N10 G1 F300 X300 Z200 MEAS=1;触发测头1后,删除余程直接转为下段程序。
MEAW:测量,不带剩余行程删除
示例:N10 G1 F300 X300 Y100 MEAW=1;触发测头1并且轴移动到编程位置。
系统变量
🔷$AC_MEA[1]——测量任务的状态信号,变量在测量开始时被删除,当测量头触发时设置变量,这样可以在零件程序中检查测量的结果
🔷$AA_MM[轴名]——机床坐标系下相关轴的测量结果
🔷$AA_IM[轴名]——工件坐标系中的相关轴的测量结果
🔷$P_UIFR[n, 轴名, TR]——相应工件坐标系下对应的轴的偏移量,n=1~6对应G54~G59
🔷$P_UIFR[n, 轴名, RT]——相应工件坐标系对应轴的旋转角度,n=1~6对应G54~G59
GUD变量/R变量
Renishaw测量宏程序需要使用大量的全局用户变量(GUD),如:RENP[0]…RENP[200],在828D/840Dsl中,我们可以系统中定义全局用户变量供Renishaw测量循环使用。但是在808D中,系统只提供了40个_ZSFR变量、40个_ZSFI变量、40个_TM变量,用户变量的数量不能满足Renishaw宏程序的要求,所以只能使用R参数,系统提供了300个R参数,可以满足Renishaw测量宏程序的要求。
Reinshaw测量循环
Renishaw具有功能丰富的循环,涵盖了西门子802D、828D、840D等系统,根据这些循环的功能可以分为标定循环、保护定位循环、测量循环、矢量测量循环、附加循环等。
标定循环
L9800——标定完测头之后把那些用于程序输入的R参数舍位一个缺省值;
L9801——用于测量测头装在刀柄上的长度;
L9802——用于获得探针的偏心值;
L9803——用于获得测球的半径值;
保护定位循环
L9810——保护定位(测头触发监控);
测量循环
L9811——X Y Z单个平面的测量;
L9812——凸台/凹槽测量;
L9814——内孔/外圆测量;
L9815——内拐角测量;
L9816——外拐角测量;
矢量测量循环
L9821——带角度的单个平面测量;
L9822——带角度的凸台或凹槽的测量;
L9823——三个内孔或外圆测量;
附加循环
L9817——测量点沿X分布的第四轴测量;
L9819——PCD上的内孔/外圆测量;
L9832——旋转开启测头;
L9833——旋转关闭测头;
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说明

以凸台/凹槽测量循环L9812为例,简单介绍测量循环的使用。本循环使用了两次沿X、Y轴的测量移动,在测头及测头偏置有效的情况下,把测头定位到型面的中心线上,并合并于合时的Z轴位置上。

输入参数:
R24=x 沿着X轴测量时型面的公称尺寸;
R25=y 沿着Y轴测量时型面的公称尺寸;
R26=z 测量凸台时Z轴的绝对位置;
其他可选输入参数:R11被测型面尺寸的公差值,R19要设定的零偏号,R20刀具号,等等。
输出参数:

测量过程:

利用测头进行工件找正
进行完808D系统、Renishaw测头的连接、调试、宏程序测试之后,下面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测头进行工件找正。本例采用手机外壳边框的加工为例,工件实物和程序轮廓如下:


工件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工件的特点和以往的经验,在工件轮廓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,然后根据这些点去编写测量宏程序,例如这个手机外壳就可以这样选取测量点:

根据选取的测量点编写测量程序:
……
;(************X+P1***********)
N410 STOPRE
N420 R50=R69+R65 ;X NOM
N430 R51=54. ;Y NOM
N440 R52=0. ;Z NOM
N450
N460 R26=R52 R9=R62
N470 L9810
;SPOS=0+RENL[5] ;SPINDLE ORIENTATION
N480 R24=R50 R25=R51 R9=R62;CLEARANCE FOR EDGE MEAS
N490 L9810
N500 R24=R69
N510 L9811
N520 R201=R140
N530
;(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)
N540
;(************X+P2************)
N550 STOPRE
N560 R50=R69+R65 ;X NOM
N570 R51=0. ;Y NOM
N580 R52=0. ;Z NOM
N590
;SPOS=0+RENL[5] ;SPINDLE ORIENTATION
N600 R24=R50 R25=R51 R9=R62;CLEARANCE FOR EDGE MEAS
N610 L9810
N620 R24=R69
N630 L9811
N640 R202=R140
;(************X+P3************)
N650 STOPRE
N660 R50=R69+R65 ;X NOM
N670 R51=-54 ;Y NOM
N680 R52=0. ;Z NOM
N690
;SPOS=0+RENL[5] ;SPINDLE ORIENTATION
N700 R24=R50 R25=R51 R9=R62;CLEARANCE FOR EDGE MEAS
N710 L9810
N720 R24=R69
N730 L9811
N740 R203=R140
……
执行完测量程序之后,测量结果保存在R200之后的R参数中,根据这12个测量点的测量误差结果,计算轮廓的每一个要素的补偿值,并把每一个补偿值添加到加工程序的每一行G代码中。计算每一行加工程序的补偿值一般按照这样的原则:G01直线段按照等分误差原则;G02/03圆弧部分可以按照整体叠加原则,也可以将误差均分在每一个小线段中分别叠加。
计算补偿值的程序例如下:
……
;(************CAL************)
N560 R231=(R201+R224+R71); (P1 X+)
N570 R232=(R202+R224+R72); (P2 X+)
N580 R233=(R203+R224+R73); (P3 X+)
N590
N600 R234=(R204+R224+R76); (P1 Y-)
N610 R235=(R205+R224+R77); (P2 Y-)
N620 R236=(R206+R224+R78); (P3 Y-)
N630
N640 R237=(R207+R224+R81); (P1 X-)
N650 R238=(R208+R224+R82); (P2 X-)
N660 R239=(R209+R224+R83); (P3 X-)
N670
N680 R240=(R210+R224+R85); (P1 Y+)
N690 R241=(R211+R224+R86); (P2 Y+)
N700 R242=(R212+R224+R87); (P3 Y+)
N710
;(************CAL R1************)
N720
N730 R251=(R231+R88); (R1 X+)
N740 R252=(R242+R89); (R1 Y+)
N750
……
将每一个点的补偿值叠加到加工程序中,修改完之后的加工程序如下:
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测量、计算、修正程序集合在同一个主程序中,即可实现工件的在机检测和加工一体化,既提高了加工精度又提高了加工效率。
(注:本文关于Renishaw测量循环的介绍只是原理性的简单介绍,今后实际应用中必须由Renishaw的工程师根据不同的加工工件修改测量循环,808D系统侧只是根据测头的要求去完成连接和系统变量读写等配合工作。)
本文转载来自【公众号:Sinumerik808D应用技术】,仅供大家学习交流,如侵权请联系站长删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