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纹切削指令(G76) 数控驿站 • 2022-06-29 23:51 • 技术文章, 编程类, 网络转载 • 阅读 15262 一、指令格式: G76 P(m) (r) (a) Q(Δdmin) R(d); G76 X(U) Z(W) R(i) P(k) Q(Δd) F(I); 参数含义: m——最后精加工的重复次数00~99,单位为次。 r——螺纹退尾长度 00~99,单位为0.1L(L 为螺纹螺距)。 a——相邻两牙螺纹的夹角,取值范围为 00~99,单位为°。 上述参数m、r、a同用地址P一次指定,例如:m=2 ,r=1.2L ,a=60°,表示为P021260。 Δdmin——螺纹粗车时的最小切削量(半径值,无正负符号),取值范围为 0~999999,单位为0.001mm。 d——螺纹精车余量(半径值,无正负符号),取值范围为 00~99.999,单位为mm)。 i——螺纹锥度,螺纹起点与螺纹终点 X 轴绝对坐标的差值(半径值), 取值范围为±99999999,单位为mm。未输入R(i)时,系统按 R(i)=0(直螺纹)处理,i=0,为切削直螺纹。 k——螺纹牙高,螺纹总切削深度,取值范围为 1~99999999(半径值,无正负符号),单位为0.001mm。 Δd——第一次螺纹切削深度(半径值,无正负符号),取值范围为 1~99999999,单位为0.001mm。 F——螺纹导程。 I——螺纹每英寸的螺纹牙数。 参数含义: Δi——X轴粗车退刀量(半径值,有正负符号)。 Δk——Z轴粗车退刀量 (有正负符号) 。 d——切削的次数,R5表示5次切削完成封闭切削循环。 ns——精车轨迹的第一个程序段的程序段号。 nf——精车轨迹的最后一个程序段的程序段号。 Δu——X轴的精加工余量 (直径值,有正负符号)。 Δw——Z轴的精加工余量 (有正负符号)。 F——切削进给速度。 S--主轴转速。 T--刀具号,刀具偏置号。 F、S、T:可以在第一个G73代码或第二个G73代码中指定。 G76指令可加工带螺纹退尾的直螺纹和锥螺纹,可实现单侧刀刃螺纹切削,吃刀量逐渐减少,有利于保护刀具、提高螺纹精度。但是,该指令不能加工端面螺纹。 图1 G76指令运动轨迹 复合型螺纹切削循环是通过多次螺纹粗车、螺纹精车完成规定牙高(总切深)的螺纹加工。G76指令运动轨迹如动画所示。刀具从循环起点A处快速移动至B1,螺纹切深为Δd→沿平行于CD的方向螺纹切削至离Z向终点距离为r处→倒角退刀至与DE相交处→沿X向快速退刀至E点→快速返回A点。此时,完成第一次切削,准备第二次切削循环。如此循环,直至循环结束。如果定义的螺纹角度不为 0°,螺纹粗车的切入点由螺纹牙顶逐步移至螺纹牙底,使得相邻两牙螺纹的夹角为规定的螺纹角度。 二、注意事项 1.循环起点(终点)A:程序段运行前和运行结束后的位置。 2.螺纹起点C:Z轴绝对坐标与A点相同、X轴绝对坐标与D点X轴绝对坐标的差值为i(螺纹锥度、半径值)。 3.螺纹终点D:由X(U)、Z(W)定义的螺纹切削终点。如果有螺纹退尾,切削终点长轴方向为螺纹切削终点,短轴方向为退尾后的位置。 4.螺纹切深参考点B:B点的螺纹深度为0,该点的X坐标值=小径+2K,是系统计算每一次螺纹切削深度的参考点。 三、实例讲解 如图2所示,加工M60mm×4mm螺纹,螺纹高度为2.6mm,螺距为4mm,螺纹倒角为1.1L。刀尖角为60°,第一次车削深度1.2mm,最小车削深度0.1mm,精车余量0.2mm,精车次数1次,螺纹车前先精车外圆柱面至尺寸。试用G76指令编程。 a)零件图 b)编程路线分析图 图2 编程实例1 四、注意事项 以上的程序的进刀方法为斜进法; 如果把G76指令中的P011160改成P011100时,这时为直进法;对于螺距较小的螺纹一般采用直进法加工。 本文转载来自【公众号:数控矩阵】,仅供大家学习交流,如侵权请联系站长删文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请登录后评论...登录后才能评论